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洞察自我,拥抱真我|“认识我 探索我”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10-23    浏览次数:

洞察自我,拥抱真我『“认识我 探索我”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10月15日,一场以“认识我 探索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3号教学楼3403教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蔡明利老师全程带领,旨在引导同学们开启一段内在探索的旅程,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并学会悦纳与成长。

活动伊始,蔡明利老师一个看似简单却直击心灵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谁?”——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思考。在短暂的沉默与迷茫后,同学们意识到,那个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存在,或许正是自己。这个开场,为整场活动奠定了深刻的反思基调。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自身的潜能与局限,活动设计了别开生面的“1分钟全力鼓掌挑战”。在全力以赴的体验中,参与者不仅挑战了身体极限,更在互动中领悟到:我们对自身能力的预判,往往低于实际潜力,认识自我需要行动与尝试。


活动中,从古希腊特尔菲神庙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到中国先哲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跨越时空的智慧相互映照,揭示了自我认知是人类永恒的生命课题。蔡老师指出,对于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悦纳,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支点。


接着,蔡老师系统地介绍了认识自我的三重维度。根据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斯的理论,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外貌的认知)、社会自我(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与身份)以及心理自我(最核心的性格、价值观与梦想)。同时,从存在形式看,自我意识又包含了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的复杂互动。一个健康的自我意识,离不开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与有效的自我调控这三个环节的相辅相成。为将理论落地,蔡老师推荐了“20个我是谁”的自我探索方法,鼓励同学们通过书写“我是……”的陈述,梳理自我形象,并分析其中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的构成,以及正面、中性与负面评价的比例,从而更客观地审视对自我的整体感受。


活动的尾声温馨而充满力量。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与身旁的伙伴相互拥抱。这个简单的动作,不仅标志着“认识我 探索我”主题活动的圆满落幕,更象征着与过去那个或许有些迷茫、不够自信的自我进行一次郑重的告别。

本次主题活动摒弃了冗长的理论说教,以互动体验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了一面审视内心的镜子。它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认识自己是真诚接纳的起点,探索自己是持续成长的动力。未来,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活动的收获,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勇敢地倾听内心,探索并拥抱那个更加真实、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