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探秘惠安石雕:思政教育与非遗传承的“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5-04-25    浏览次数:

(新闻中心讯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党委宣传部报道)为增强思政课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程建设的能力,4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以“惠邑石魂・匠韵传薪——探秘国家级非遗惠安石雕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新章”为主题,由马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陈建清带队,带领思政教师与学生团队走进旭宏大观非遗艺术馆,实地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石雕技艺的奥秘,并与惠安石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蒋清兰女士展开深度对话。

3FBD8

触摸千年石魂: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惠安石雕,作为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璀璨明珠,承载千年匠心,底蕴深厚绵长。其作品取材丰富、形神兼备,兼具艺术瑰宝与文化瑰宝的双重价值。当师生们踏入旭宏大观非遗艺术馆,件件石雕精品以苍劲古朴的肌理与纤毫毕现的雕琢惊艳众人。花鸟欲飞、山水含情、人物传神,每一道纹路都似在诉说岁月故事。师生们仿若跨越时空,沉浸于非遗文化的深邃魅力之中。

34A58

现场,一位身着惠安女传统服饰的讲解员热情而专业地为师生们讲解。她从石料的选择、构思设计,到雕刻过程中凿、錾、刻、磨等一道道复杂工序,将惠安石雕工艺的精妙之处一一展现。师生们纷纷俯身凝神,指尖轻轻触碰石雕作品,在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中,深刻体悟到匠人们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和炽热深情。


对话非遗传承:探寻从技艺到精神的升华之路

随后,一场围绕“工匠精神的当代诠释”的深度交流在师生们与惠安石雕省级非遗传承人蒋清兰女士之间展开。

蒋清兰女士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视角,为师生们铺展了惠安石雕的发展脉络、工艺精髓与传承现状。她深情地讲述道,惠安石雕技艺靠着一代代匠人的薪火相传得以延续至今,每一件作品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根脉。谈及馆内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影雕艺术,她表示其雕刻需达到纤毫入神的境界,每一刀每一凿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她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作品的极致苛求,哪怕是小至一道纹样也要反复雕琢,力求完美;更是在面对市场浪潮的冲击时,坚守传统工艺、不被快利所诱惑的执着与坚守。

2F544

在谈到传承困境时,蒋清兰女士坦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石雕技艺正面临着人才断层与市场转型的双重挑战。然而,她始终坚守初心,积极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石雕传承人,希望通过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场的师生们积极提问,与蒋清兰女士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教师就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提出疑问,蒋清兰女士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了独到见解。她建议,高校可以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讲座、组织研学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从而厚植传统文化情怀。面对学生关于非遗创新发展的提问,蒋女士直言,传承既要守住技艺的根基,更要与时俱进,将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入其中,赋予惠安石雕当代审美价值。这场交流活动,让在场师生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核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6234

感悟文化传承:思政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师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视文化为民族精神命脉与人民精神家园,而惠安石雕作为传统非遗文化的杰出代表,正是本土人民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达。其蕴含的勤劳坚韧、臻于至善的品质,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思政教师肩负重任,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自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助力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专业学习中淬炼敬业、专注、创新品格,鼓励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勇担使命、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共同守护文化传承的薪火。

活动中,学生们亦深受启迪。他们表示,此次探访不仅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更领悟到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蒋清兰女士动情表示,期待更多年轻人借由此类活动爱上石雕艺术,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马院将思政教育与非遗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为党员教师们带来了深刻的触动。该学院希望教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学所思融入日常工作与个人成长,如同惠安石雕匠人坚守技艺传承一般,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同时,学院也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引领师生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时代使命中践行初心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