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职业教育强国关于职业教育,“纲要”第六条中提到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何谓关键办学能力?
如何提升职业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办学能力?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在实现其功能使命、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育革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关键要素及其核心能力,如办学核心理念、资源投入、学校治理水平、运行机制等。
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普通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知识的传承创新,那么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技术技能的传承创新。换句话说,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以技术技能传承创新为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载体,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技服务、促进就业创业为表征的一种教育类型。以此为基准,职业教育的关键办学能力集中体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国际化水平等要素及其核心能力上。
当前,全国已有约150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办出特色,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竞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其一,要大力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起步较晚,从治理能力、治理模式、治理体系上看,距离现代大学还比较远。笔者认为,未来高职院校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将体现在学校治理能力方面,谁能率先实现治理能力、治理模式、治理体系现代化,谁就能赢得先机和持续发展动力。
其二,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是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核心。一所职业院校,如果培养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是无法支撑起“高水平”三个字的。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深度、资源投入力度等方面下大功夫。
其三,要大力提升科技服务实力。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对科技服务工作不太重视,再加上外部环境对职业院校科技服务工作不够友好,导致科技服务成为不少高职院校的短板,科研“散、弱、虚”问题突出。必须重视科技服务工作,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产出,才能更好地服务院校发展,使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更加突出。
其四,要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鲁班工坊”等国际性活动、品牌日益增多,预示着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正成为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东方大国,我国职业教育从“跟跑”到“并跑”,未来将“领跑”。这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为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彭振宇/文(作者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职教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