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精准把脉,定向施策!学校召开专业调整优化方案(2025-2030年)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8-25    浏览次数:

(新闻中心讯 教务处供稿 党委宣传部报道)2025年8月22日,学校图书馆东侧103会议室内思想碰撞热烈——“专业调整优化方案(2025-2030年)”专题研讨会在此召开。20余位校内外专家、校领导及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齐聚,为学校未来五年专业建设 “把脉定向”。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蔡小莲主持,常务副校长唐学学、副校长刘锦辉出席并部署工作。

会上,教务处处长蔡小莲以数据为基,清晰勾勒学校专业建设“家底”与未来蓝图:目前我校已开设42个专业,覆盖2.08万名在校生,形成“核心涉海、新兴融合、支撑服务”三大专业集群。面向2025-2030年,调整优化方案明确“精准对接、特色引领、产教融合、动态调整”四大原则,计划将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重点打造“智慧航海”“智能海洋工程”“低空无人装备应用”等高水平专业群,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衔接难题,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在研讨交流中,三位校外专家结合民办高职办学特点与海洋产业发展趋势,为方案优化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原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毛伟雄直指核心:“专业建设是民办院校发展的‘牛鼻子’,必须抓牢目标性、契合度、可行性与要素支撑四大原则。”他建议学校细化年度实施计划,强化经费保障,推动政行企校协同发力,让专业清单优化更具科学性;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游金水则强调“从产业中来,到应用中去”的逻辑,提出要加强行业调研,以专业群为单位统筹资源,坚持“有增有减” 的动态调整思路,把精力聚焦到专业内涵提升上;泉州师范学院交通航海学院院长俞文胜则给出“渐进式”路径建议,主张同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海洋特色做强品牌专业,通过逐年列出调整计划,让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现场,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办学实际,围绕专业布局、课程体系、师资匹配等核心问题展开热议,形成多项共识:方案需进一步突出产业需求导向,避免与同类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要强化跨学院协同,统筹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调整过程需坚持“科学有序”,确保每一步都贴合学校发展实际与人才培养需求。

副校长刘锦辉在讲话中明确“基本要求”:专业调整必须坚决落实“有增有减、动态优化”,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能盲目追求“涉海”“智能”等热门标签,更不能堆砌空泛概念,要确保方案务实、可落地、能见效。

“专业建设是学校升格职业本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只有把专业根基打牢,才能让学校的发展行稳致远。”常务副校长唐学学在总结时,既肯定会议成效,也明确后续方向:“今天的研讨高效务实,不仅让大家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更清晰了未来五年专业建设的核心路径。” 她对具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教务处要系统梳理所有意见建议,逐条研究、细化完善方案,确保方案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又能对接产业需求;各二级学院要站在学校发展大局的高度,主动配合调整工作,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此次专题研讨会既是学校专业建设的“规划会”,也是改革思路的 “校准会”。通过深度研讨,学校进一步厘清了专业优化的核心思路与实施路径,为下一阶段科学制定专业布局规划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让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更贴合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