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纸丝在木梭间穿梭,拳风在古厝庭院猎猎作响,醋香在陶缸中沉淀时光,香雾于晒场氤氲如海……为探寻永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传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2025年6月28-29日,我院党支部书记陈建清带队组织暑期三下乡实践队——福见新“厝”实践队踏上了永春非遗探寻之旅。实践队先后探访了永春县永芳纸织画社、大羽村中国白鹤拳史馆、永春侨新红曲醋观光工厂、永春县彬达制香工厂四个非遗传承点,在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体验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深刻领略到永春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纸织画社:经纬交织间的千年风雅
实践队首站来到永春县永芳纸织画社。画社内,一幅幅以纸为丝、以织为画的艺术作品令人驻足。这些作品画面细腻、色彩柔和,既有山水花鸟的自然之美,又有人物故事的生动韵味。纸织画社传承人方碧双老师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纸织画是永春特有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工艺复杂且精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

现场,传承人演示了纸织画的编织技艺,只见她们手持纤细的纸条,在经纬之间穿梭交织,动作娴熟而优雅。队员们纷纷惊叹于这门技艺的神奇,忍不住上前尝试。尽管在初次体验时动作略显生硬,但大家都认真地跟着传承人学习,感受着每一根纸条在手中交织的独特触感,体会历代匠人“破纸为丝、经纬交织”的匠心。队员们不禁感叹:“纸织画不仅是艺术,更是先辈们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智慧结晶。”
此外,通过记录编织流程、访谈传承困境,团队还为纸织画的数字化传播与现代市场创新提出建议,助力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白鹤拳史馆:武韵传承中的刚柔并济
随后,实践队来到大羽村中国白鹤拳史馆。史馆内,图文并茂的史料展现了白鹤拳从民间武术到非遗文化的蜕变历程。

在史馆演练场,队员们观看了精彩的白鹤拳表演。传承人动作舒展大方,出拳刚劲有力,踢腿迅猛准确,一招一式都展现出白鹤拳的独特神韵。表演结束后,传承人邀请队员们上台体验基本招式。队员们热情高涨,纷纷上前学习,在传承人耐心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白鹤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它教会我们要像白鹤一样,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又有灵活应变的智慧。”通过亲身体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武术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红曲醋观光工厂:岁月沉淀下的醇厚滋味
第三站,实践队走进永春侨新老醋观光工厂。一踏入工厂,空气中便弥漫着浓郁的醋香,让人不禁垂涎欲滴。实践队成员们穿梭于发酵车间与文化展厅,见证永春红曲醋“液态发酵、三年陈酿”的传统工艺。

讲解员介绍道,永春红曲醋以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等为原料,经过长达数年的陈酿,才能形成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每一滴醋都是时间的结晶,我们坚持传统工艺,就是为了保留这份醇厚的味道和独特的文化记忆。”在品尝区,队员们品尝了不同年份的红曲醋,感受到了其酸而不涩、香而微甜的独特口感。
制香工厂:袅袅烟香中的匠心坚守
最后,实践队来到永春县彬达制香工厂。永春制香历史悠久,如今永春香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工厂内,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各式各样的香品整齐地摆放在展示区。制香艺人手持香铲,将檀木、沉香等香料细细研磨,演示“和香、搓条、晾晒”的古法制香技艺。传承人向队员们介绍,永春制香讲究 “天然、环保、养生”,选用天然的香料,按照传统的配方和工艺进行制作。“制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希望通过每一根香,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人说道。

两天行程,四个非遗现场,实践队员们背起行囊,将一缕纸香、一瓮醋醇、一道拳风装入行囊,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化密码,已在青春心田种下传承的星火。
青春答卷:非遗传承中的青年担当
此次永春非遗探寻之旅,实践队成员们收获颇丰。大家不仅近距离接触了永春的非遗瑰宝,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匠人们的坚守,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生们一致表示: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看到传承人坚守数十年的执着,我们深刻理解“匠心守艺”的分量。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非遗,用青春力量让更多人看见永春瑰宝。陈建清书记欣慰道:“学生们从非遗技艺中读懂‘守正创新’的深意,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自信的底气”。

一缕纸丝织千年,一拳一醋一炉香。此次实践队以脚步丈量非遗脉络,用青春智慧助力文化传承。团队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此次探访的永春非遗文化,为永春非遗的现代化发展贡献高校力量。今后我院也将持续深化“三下乡”实践,将其作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让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